公益圆桌派No.4|带你聚焦“传统文化公益之旅”
日期:2019.04.02

如果你走在北京昌平的白虎涧村,会发现这样一处奇妙处所:从外面看是一处普通民居,朗朗诵读声不时从院中传出,进入小院则会看到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少年,或提笔写书法,或端坐对弈,或在学习茶道……

 

我们有个愿景,希望能在十年里建成一千家以上的乡村公益书院”,毕晓倩这样介绍乡村书院的未来规划。


1.jpg


为了探索传统文化在企业公益中应用的可能,3月28日下午,第四期公益圆桌派在腾讯汇举办。

本期圆桌派以“传统文化公益之旅”为主题,邀请包括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下称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下称书院中国)秘书长毕晓倩、以及多家知名企业和基金会代表,就这一议题进行研讨。

 

 

传统文化公益更在于长期性


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就“怎样做好国学公益项目”分享了他的观点:

“2017年我们互联网捐赠达3.6亿元,使用互联网,我们叫转变观念,要有互联网思维,要有服务的意识,创新的意识,还要有效益和效率的意识。所以在基金会从上到下我们提出来,我说观念的变革是一场悄悄的革命”。

 

目前中华儿慈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公益项目有“轻爱工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春雨行动”、“侠友新社”, 努力做好传统文化公益的同时,王林也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文化在普及中存在全面照搬情况。传统文化并不全是精华,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去伪存真。目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读物;

 

其次,部分文化扶贫项目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核心思想。

 

最后,中国的学生,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接受过音体美的教育,品德教育应先于知识教育。

 

书院中国秘书长毕晓倩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书院是民间教育机构最主要的一个载体,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补充。书院中国旨在乡村重新实现“亲仁善邻”的中国文化图景。

 

在嘉宾分享环节,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商银行、中国联通、中国核电、腾讯、中国绿化基金会等10位企业和机构嘉宾分享了扶贫故事。


2.jpg



善于利用互联网力量,学会找伙伴

 

中国联通新媒体运营中心副主任王玉君指出:做公益要从点延伸到面,思考如何放大公益项目,善于利用互联网力量,让更多人知道并参与进来。王玉君同时分享了中国联通“组织用户捐沉睡积分,建成100所希望小学”的案例。

 

来自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用户服务中心总经理助理吴瞳指出:“做公益要学会找伙伴,把社会巨头做牵连”。

 

去年10月,工商银行牵头成立了“精准扶贫美好生活联盟”,把阳光网、顺丰集团、五粮液集团等社会企业和机构联合在一起,一起推动贫困地区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在主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就“传统文化公益项目有哪些困难和挑战”“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进行研讨,嘉宾们指出“做公益缺少评估且无法量化”是当下存在的一大困难。

 

与救助类公益相比,传统文化公益非刚需,但已有大量的机构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实践,比如北大清华的高材生宁愿回到乡村,创立乡村书院等。本期公益圆桌派聚焦“传统文化公益之旅”,为传统文化与公益结合探索了更多可能性。


未标题-2.jpg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