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桓
吉利控股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部长
采访|覃婷婷
撰文|覃婷婷 蔡康菲
编辑|蔡康菲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纷纷动员各方力量和资源,助力抗击疫情。
无论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还是参与扶贫工作,企业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力、创新表现形式与探索,都值得引起各界的关注与思考。
2020年是国家精准扶贫收官之年。在疫情全球化的势头下,企业如何逆行而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企业社会责任部部长宋兆桓在接受MID蜜得创益(以下简称“MID”)专访时,回应道:
“公益不是偶发行为,而是长期行为。吉利致力于打造公益生态圈,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共同参与公益。”
“通过整合平台,让多方爱心人士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公益,奉献爱心。在集团内部,员工可通过对口帮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结对共建、捐款捐物等形式,自愿帮扶脱贫、奉献社会。此外,吉利还通过经销商、吉行天下车主俱乐部、曹操出行等平台,整合吉利车主、专车用户等爱心人士,为他们提供多方公益支持。”
“吉利‘吉时雨’公益不仅将对创新模式进行总结,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还将继续通过各类项目,联合吉利产业链上下游、吉利车友、吉利公益合作伙伴和媒体的力量,更有效落实“人人公益”的理念。
1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主战场。”
MID:1月28日,吉利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了2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吉利是如何快速做出决策的?
宋兆桓: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吉利控股集团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集团总裁为组长,人力、保卫、运营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子公司总经理为组员的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各子公司分别成立以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应急执行小组,责任层层落实,确保各项目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并建立日例会机制。
并在1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人民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用于支援全国新型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MID:这次抗疫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是什么?
宋兆桓:疫情突发,吉利第一时间在全球范围采购医疗物资,并运往国内。然而由于一些国家临时颁发医疗物资出口禁令、航班停运、天气恶劣等原因,海外物资的运输遇到了极大挑战。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批物资是由吉利尼日利亚经销商采购捐赠的。因尼日利亚当地口罩稀缺,当地经销商调动各种资源着手从印度、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埃及等多国多渠道进行采购。首批110万只口罩在印度筹到,但不幸遭遇印度政府发布禁令,禁止一切防疫物资出口。经销商便把重心转向中东地区国家,终于在叙利亚联系到一家日产10万只口罩的生产企业,但该工厂积压着很多订单无法如期交货。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对方终于承接下订单,提前赶制交付。
2月10日,从叙利亚首批生产的50万只口罩装车发往黎巴嫩贝鲁特,但是突下大雪,叙利亚通往贝鲁特的山路封闭,禁止通行。
但与此同时,经销商从黎巴嫩和约旦成功采购到52万只口罩。考虑国内对口罩的紧急性,经销商决定先将此批口罩发出。2月15日,黎巴嫩贝鲁特起飞,随后在阿联酋迪拜机场中转;18日凌晨,安全降落广州白云机场;26日,运达吉利位于杭州湾的物流仓库;29日下午,5辆集装车火速集结。
在黎巴嫩,口罩采购工作仍在继续,但价格较首批已经提高10倍多。第二批70万只口罩也因政府当局叫停一切防疫物资出口而滞留,目前还在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国人的团结一致,也看到了全球吉利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们都非常感动。
MID:这次抗疫中,吉利是如何发动员工共同抗疫的?又是如何发动客户参与的?还连接了哪些合作伙伴?
宋兆桓: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主战场。
吉利控股集团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发起了“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全球总动员,吉利在行动”的倡议,调动全球资源。全球12万员工用爱与行动,投入到这场共同“战疫”中,支援疫情严重地区的防控工作。
自疫情以来,吉利通过调动全球资源,不仅国内医疗物资及用车捐赠等已达4400余万元,还从瑞典、西班牙、俄罗斯、白罗斯等国采购价值近千万元的医疗物资,目前均已陆续抵达武汉等地。
全球吉利人还拍摄公益歌曲《笑容依然灿烂》MV,以声音的力量传递爱的力量,以爱之名,声援武汉。
MID:目前疫情全球化,抗疫还在继续,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汽车企业,吉利对下个阶段的国外抗疫工作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思路?
宋兆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欧洲接连爆发,全球多国形势严峻。
日前,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首批计划向德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捐赠价值200万元的医疗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性手套、医用防护服/隔离服、护目镜等紧急医疗物资,用于支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吉利控股集团将根据疫情需要,适时进一步扩增捐赠医疗物资数量。
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在全球拥有近5万名海外员工。面对疫情,吉利控股集团积极与当地公司沟通,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并协助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与此同时,吉利积极协调国内资源,以便尽快向欧洲多国当地政府、吉利海外员工调配符合标准的医疗物资。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摩托车品牌Benelli也已从中国工厂现有防疫物资中调拨10000只口罩寄往意大利、奥地利,保障Benelli欧洲总部人员日常防疫所需。
2
扶贫路上的“及时雨”
MID:吉利今年发起的主要公益项目/计划有哪些?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宋兆桓:吉利CSR体系以“让世界感受爱”为公益价值主张,将教育公平与环境友好作为公益聚焦领域,同时辐射文化传播、赈灾助困和人文关怀三个公益议题,以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实现社区融合、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模式、推动吉利相关方深度参与为四大公益原则。
2020年是国家精准扶贫收官之年,吉利“吉时雨”公益不仅将对创新模式进行总结,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还将继续通过“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韩红“百人医疗援助系列行动”、伦敦出租车神奇之旅等项目,联合吉利产业链上下游、吉利车友、吉利公益合作伙伴和媒体的力量,更有效落实“人人公益”的理念,力争打造成吉利公益开放平台。
MID:吉利“吉时雨”项目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宋兆桓:2019年,“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重点推进雷山茶旅文化帮扶项目,构建了“资金+管理+技术+销售”的全产业链帮扶新格局,帮助雷山云尖公司当年实现营业额逾500万元,盈利近8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除外),取得良好效果。
2018年8月,雷山云尖公司开始施工,到2019年4月建成并投入春茶生产,刷新了黔东南州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工程建设新纪录。通过一年的“创新”帮扶,吉利初步帮助雷山县突破雷山茶品牌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夏秋茶无销路三大茶叶发展瓶颈。
一是引入先进技术,拓宽当地茶产品谱系。与浙茶集团合作,引进浙江龙井、九曲红梅的加工工艺,一改当地生产银球茶、清明茶的历史,丰富了产品谱系,新增产品的品质更是得到了国家一级评茶师沈红老师的高度评价。委托娃哈哈以雷山夏秋茶作为茶饮原材料,研发一款全新的绿茶纯茶饮料,填补雷山县夏秋茶无人采收、无人加工的历史空白。
二是整合优质电商平台,商业化运作拓宽销售渠道。与字节跳动“抖音”、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网易严选、贵州高速“最汇购”等电商平台合作,实现销售额近300万元,占全年销售额的60%以上。
三是开展交互体验,创新消费扶贫模式。除了通过员工福利、接待用茶等传统形式开展消费扶贫外,邀请媒体、吉利车主、曹操出行用户、消费者代表到雷山茶园、茶厂实地探访和采茶、手工制茶等交互体验,使消费者感知产品的优质地理环境与生产流程,从而理解“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品牌个性,深化了品牌与用户的关系。
四是整合传播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与故宫文创的跨界合作,以产品为媒介进行了广泛传播,提升品牌美誉度;借力“2019创造营”,进行传播合作,单条微博转发量达到100万+。
MID:在扶贫或乡村振兴方面,企业通常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如员工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等,吉利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与探索?
宋兆桓:在扶贫工作上,2019年,吉利的“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继续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等五大方面发力,并进一步扩大扶贫区域,从2018年9省17地扩大至10省20地,新增广西省百色市、河池市和贵州省织金县。
产业扶贫:2019年11月18日,吉利百矿铝产业重组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包括铸造铝轮毂生产线项目、铝板带箔生产线项目、国家级铝产业研究院项目,将有力推进百色铝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百色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实施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百年大计”。吉利在教育扶贫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帮扶学生超13000人次,其中2019年投入资金1.7亿元,帮扶学生超3500 人。
建设技能培训中心,探索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模式。2019年,“吉时雨”精准扶贫湘潭技能培训中心建成,贵阳技能培训中心已进入土建阶段,预计2020年6月可投入使用。新投入1.4亿元,在宝鸡、成都两地建设技能培训中心,项目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立项并实施,后期采取一家单位两个牌子运营,金额计入精准扶贫外报总额当中。
2019年,吉利旗下五所院校新招建档立卡户学生500余人,补助资金达到700余万元。吉利院校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600余人,累计补助金额达4200万元。
2019年,在扶贫地区与当地30多所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开设60个“吉利成才班”,面向就业招收建档立卡户学生800余人,并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教学设备采购、师资培养及教学方案的提升。吉利累计与百余所职业院校合作,开办“吉利成才班”超260个,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超3000人。
就业扶贫:吉利累计帮扶建档立卡户5000余人实现就业,其中2019年帮扶超过1200名建档立卡户就业。
2019年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吉利各基地招聘人员相对减少,扶贫地区的基地新进员工5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00余人。2019年吉利在各地的农业扶贫项目中,优先招聘当地建档立卡户,解决超300位建档立卡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当年发放工资250余万元。
以提升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在雅安地区投入230余万元,针对残疾人开展4个居家就业培训项目、针对城镇化推进失地家庭开展2个母婴保健人才技能培训项目、针对当地特色竹编开展1个非遗技能传承培训项目,惠及贫困人口超340人。
农业扶贫:扶贫也暖心,要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更有尊严,2019年,吉利新投入农业项目200万元,至今农业扶贫总投入金额超过4700万元,因地制宜地在20县43村扶持特色农业项目31个,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定点帮扶工作。项目约帮扶建档立卡户3000户10000人,惠及村民约11000户40000人。
消费扶贫:“让扶贫更有深度,让消费更有温度”,集团及下属企业优先考虑和常态采购贫困村合作社的农产品,作为食堂原料、职工福利,全年责任采购金额达3800余万元,总采购金额已超过7900万元。
3
“公益传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MID:我们很认同这句话“公益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多做了一点点”,但要发动更多人参与,公益传播就很重要,吉利在公益传播方做了哪些探索?
宋兆桓:吉利做公益从来不缺乏探索精神,也正是在这种思考与摸索中,吉利公益创新地走出了一条独具吉利特色的道路。公益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公益传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如果说,传统公益是个别大老板的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公益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同样,个体力量汇聚在一起带来的公益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
吉利通过整合平台,让多方爱心人士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公益,奉献爱心。在集团内部,员工可通过对口帮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结对共建、捐款捐物等形式,自愿帮扶脱贫、奉献社会。此外,吉利还通过经销商、吉行天下车主俱乐部、曹操出行等平台,整合吉利车主、专车用户等爱心人士,为他们提供多方公益支持。
2017年,吉利发起“吉一员,益起来”爱心结对助学活动倡议,以“一对一”帮扶形式资助山区贫困学生,共有98位吉利人和雅安、凉山州、甘孜州的98位贫困学生结对。在凉山州绿荫学校,通过吉利员工和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成立了“吉利女生班”,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女性教育公平。吉利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让公益更便捷、更深入、也更温暖。
公益不是偶发行为,而是长期行为。吉利致力于打造公益生态圈,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共同参与公益。如吉利帮扶黔东南州雷山县茶产业项目,运用了“资金+项目+品牌+管理+技术+市场”多位一体的帮扶模式。整合浙茶集团资源,引入茶园管理及生产加工技术,提升当地茶产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转型;整合故宫文创、网易严选、抖音、善品公社等电商资源,拓宽雷山茶的市场销售渠道,当年实现盈利。
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汽车企业,吉利公益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大爱无疆,公益无界。伦敦电动汽车“神奇出租车之旅”,是伦敦最受欢迎的儿童慈善活动之一。100多辆伦敦出租车组成的车队,免费将200多名患有慢性病或生活不便的儿童送到巴黎迪士尼乐园,并陪伴他们度过难忘的周末。2018年6月,为庆祝“神奇出租车之旅”活动创立25周年,吉利控股集团承诺将在2020年至2024年五年间继续向“神奇之旅”捐赠10万英镑,这也是该活动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
MID:吉利和哪些基金会、公益组织有合作?
宋兆桓:吉利控股集团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在2006年专门成立了浙江省李书福公益基金会,以“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营造公益氛围,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为宗旨,主要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公益慈善活动。
此外,还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扶贫基金会、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及贵州省慈善总会等地方慈善组织进行合作,进行光彩教育资助、精准扶贫、百人医疗援助系列行动以及此次抗疫行动等合作。
创益100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创益100
每年精选100个创益项目(即能够创造公益效能的项目)进行专访、研究,向公众呈现不同项目背后的探索与思考,并传递给更多有志于创造公益效能的创益人。
Make Ideal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