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CSR如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单干还是合作?
日期:2020.03.19

1.gif

2.jpg


采访|刘敏

文|覃婷婷 冯炜晴

编辑|冯炜晴


“要向武汉前线捐赠物资,尽快,上不封顶。” 


1月23日晚,中国奥园集团(以下简称“奥园”)董事会主席做出驰援武汉的指令后,仅除夕当日,奥园集团通过全体总动员和高效协作联动,从国内各地及东南亚等地采购N99、N95及一次性医用口罩逾40万只,并早在1月26日便由奥园武汉志愿者将大批医用、民用口罩物资送抵捐赠到武汉定点收治医院前线。


疫情之下,企业在公益领域的优势更为显著:强大的沟通渠道、高效的协同能力、广泛的人员基础......


那么,企业CSR如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凭实力单干?还是与专业的人合作?


MID蜜得创益(以下简称“MID”)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奥园集团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戴远程。


戴远程回应:


“我们团队从来没有采购过医疗物资的经历,也并不认识相关渠道供应商、物流商,每一个决策判断都需要承担风险。例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货源,对方要求立刻付款到个人账户等,这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是非常有风险的。后期物流资源越来越紧张,封城后交通管制、公共交通停运,车辆也难以进入,物流可能跟不上,遭遇涨价、飞单等等,各类困难都很多。”


“能迅速调配物资到抗疫前线,我们的优势底气并不仅在于超前判断,更重要的是团队的专业性、高效协作,与担当作为。”


企业做公益的显著优势是有钱?对,但不全对。


“相比公益组织更多追求社会价值,企业CSR部门则要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企业CSR部门能够用的资源、工具、渠道比公益组织更多;企业CSR部门依托企业的本职业务,在某些方面的专业能力更强,比如组织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品牌传播能力、房地产建筑及物管等业务上的专业能力等。”


“我们暂时还没有专职的CSR团队或者部门,我们也需要有专业的NGO组织、专业的公益机构、媒体、执行团队去做,我一直觉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最经济的。 


“但是,落实和沟通还是有很多困难的,而且并不是说别人不专业。很多人很专业,但是怎么能够适合一个企业、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领域,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


我们都愿意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匹配成功,不是别人不专业,而是不适合。不适合的时候我们就得自己去做,边做边学,再慢慢找到好的、合适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一起把事情做好。”


那么,公益机构应如何破圈,成为“合适的人”与企业合作?戴远程认为,


第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因为每个企业、个体都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认知,所以一定要先去了解企业。”


第二个就是专业。你得比我更了解,而不是说你做过这样的工作,你认识这个东西就可以了,你也需要提升说服能力沟通技术。不能因为你是所谓的专家,所有的事都得听你的,发现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没有人配合你,理解你。”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国内很多慈善基金会或者公益机构更多的还是靠关系,靠的是‘我跟你熟’,所以我把一个项目交给你去做。但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有一个专业的、前瞻性的判断,我觉得这个比关系可能会更长远、更直接。”


3.jpg


以下为访谈实录,约7.5k字,细读时长约15分钟:


1

“抗疫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不明朗的局势。”


MID:1月23日晚,中国奥园集团支援疫区前线临时党支部书记、集团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戴远程接到了集团董事会和集团党委要求“尽快向武汉疫区捐助物资”的指令,奥园人迅速行动起来,并且组织力量驰援武汉捐赠医疗物资。奥园是如何快速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有什么争议吗?

戴远程:中国奥园集团很早就关注到武汉地区的疫情。早在1月中旬,我们集团内部便对所有的员工发出疫情防范指引。我们根据长年的公益实践经验也做出专业预判,大灾之下,前期资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一线急缺的医疗物资。1月23日晚,接到集团董事会主席和集团党委书记 “要向武汉前线捐赠物资,尽快,上不封顶”的指令后,我们迅速成立志愿者工作小组,全司总动员,各路出击,寻求全球采购向前线输送医疗物资的高效可行路径。


我们最初也考虑采购监护仪、心电图等物资,但经过与武汉当地医院、媒体、前线志愿者交流沟通,发现前线当时最缺的是医用口罩。士兵上前线最重要的是一把枪,一个头盔,口罩就是这样的一把枪一个头盔。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别人,所以我们决定优先捐赠口罩,后续的事实也证明口罩是最缺乏的。


仅除夕当日,中国奥园就通过全体总动员和高效协作联动,从北京、上海、深圳、佛山及东南亚等地采购N99、N95及一次性医用口罩逾40万只。在交通不便、人手不足、又遇“封城”的情况下,中国奥园志愿者早在1月26日就将大批N95等医用民用口罩物资送抵捐赠到武汉定点收治医院前线。


作为最早支援武汉的知名地产企业之一,中国奥园也是第一家直接从境内外采购医疗急缺物资并运抵捐赠到武汉等疫区前线的企业。截至目前,中国奥园集团通过各渠道全球采购逾110万只N99、N95、FFP1/2、一次性医用等口罩,以及相当数量的医用呼吸机、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额温枪等医疗物资,绝大多数医疗物资已经运抵并捐赠给武汉、广州、珠海、梅州、云浮、贵州、嘉善、香港等地防控前线。


此外,中国奥园集团还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同行、机关单位共享采购物流渠道,协助从境外加急采购医用防护服、数万只医用口罩等物资。


4.jpg


MID:在抗疫过程中,您和团队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是什么?

戴远程:抗疫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不明朗的局势。我们团队从来没有采购过医疗物资的经历,也并不认识相关渠道供应商、物流商,每一个决策判断都需要承担风险。例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货源,对方要求立刻付款到个人账户等,这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是非常有风险的。后期物流资源越来越紧张,封城后交通管制、公共交通停运,车辆也难以进入,物流可能跟不上,遭遇涨价、飞单等等,各类困难都很多。


但我们在采购捐赠驰援过程中,与各路媒体、公益圈、医疗圈、志愿者、员工一起,在每个领域发现问题、克服问题,总体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MID:奥园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这次抗疫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

戴远程:能迅速调配物资到抗疫前线,我们的优势底气并不仅在于超前判断,更重要的是团队的专业性、高效协作,与担当作为。


抗疫驰援行动的成功是前后方共同协作高效执行的结果,中国奥园从董事会主席、党委书记、总裁到每一位员工,行动目标一致,团队凝聚力很强。包括财务、人力、行政、品牌等在内的各端口做了很多工作。同时,我在媒体待过很多年,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自身在媒体圈、公益圈也有不少人脉资源,能够发动更多的媒体、医疗机构等志愿者加入奥园驰援武汉工作志愿者群,线上线下全方位、多渠道寻找供应商货源;另一方面也迅速集结整合集团相关职能中心和二级集团等合作伙伴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圈、医疗圈、公益圈等外围团队尤其让我深受感动。


参与这次战斗非常值得,相信我们会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MID:抗疫还在继续,奥园对下个阶段的抗疫工作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思路?

戴远程:疫情没结束,我们不停歇;一线有需要,我们再努力。后续,中国奥园还将继续通过组织物资、捐赠等各种方式,助力抗击疫情攻坚战早日告捷。我们会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复工生产,为打赢抗击疫情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


MID:在抗疫过程中,对奥园的整体表现,拿100分来衡量,您觉得可以打到多少分?

戴远程:本次的捐赠我认为有许多可取之处。能够做到采购物资并直接捐到一线去,反映了中国奥园高效协作的执行力;能够整合到全球的伙伴资源、志愿者资源,既体现了团队积累的媒体、公益、医疗资源,也反映出我们责任、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对于我们的团队来讲,这也是高效与担当的体现。总体结果也相对理想。当然,我们事后也及时复盘,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5.jpg


2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MID:奥园在公益方面是有比较好的基础的,那平常做过哪些举措呢?

戴远程:中国奥园本身是一个地产为主业的企业集团,但我们的公益活动也涉及了很多个领域。我们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集团党委,我们的总裁就是集团党委书记。我们已经成立了奥园慈善基金会,是一个独立法人的慈善基金会。


我们公益方向很多,比如教育,光2019年集团主席再次捐款2000万元,专项用于帮扶暨南大学贫困励志大学生,累计向暨大捐赠3200万元。我们也致力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每年都会做精准扶贫的工作。类似集团党委每年坚持做的“双十双百”项目,即每年要帮扶10个贫困村、10所贫困学校、100户困难家庭、100名贫困学生,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加大公益扶贫投入,把“双十双百”精准扶贫项目品牌化、精品化。 


我觉得脱贫任务肯定能完成,但是更多的任务还是要巩固脱贫成果。捐赠扶贫是一方面,更多还要考虑结合当地特色长效扶贫。其实很多贫困地方都有农产品,关键在于怎么为农产品开拓一个很好的销路,或者帮农民对接售货渠道。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媒体或者身边的人去寻找买家采购农产品,而农民则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这就不像以前的帮扶方式了——你穷我就直接给你送,而是一种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方式。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也希望我们集团能努力朝这个方面做扶贫工作。


奥园集团是上市公司,本来在香港上市就有ESG报告。今年我们也在此基础上跟安永合作,会在今年4月年报出来以后出具一份独立的CSR报告,这份报告系统地梳理我们的社会责任,包括公益、社会、品牌事件。相信通过每年固定出版的CSR报告,做到更加的章法有序,同时长效激励、监督我们做到更好。


MID:奥园发起或资助的公益项目中,有哪些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需要改进或提升的方面有哪些?

戴远程:中国奥园集团一直积极开展“双十双百”精准扶贫工程、爱心支教和“山海对话”等慈善公益活动,同时成立奥园县域综合体集团,在贵州威宁,广东五华、蕉岭、大埔,江西宁都,广西浦北等30多个贫困县、人口大县等开发大型县域综合体,通过奥园县域综合体、“公司+农户+商场+电商”、产城融合等,大力推行“奥园精准扶贫”模式。


我们在县域发展过程中发现,每个县都有各自的特色资源,只是没有充分规划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比如梅州蕉岭县是广东省贫困县,也是世界第7个、中国第4个“世界长寿乡”,当地土壤富含抗癌的硒元素,盛产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是当地人的长寿密码。但缺乏宣传推广销售网络,长寿产品销售不出去。我们在蕉岭落户县域综合体后,马上以“公司+农户+商场+电商”的形式,在当地建立种植基地,并通过我们奥园广场商业综合体、跨境电商平台等,销往珠三角和世界各地,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在精准扶贫中,奥园集团因地制宜,大力推行奥园县域综合体、“公司+农户+商场+电商”、文旅特色小镇、产城融合等奥园精准扶贫模式,将精准扶贫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通过强化扶贫产业支撑,带动贫困区域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


6.jpg


MID:房地产主业的企业集团在公益领域有一个巨大的独特优势,就是它可以连接很多业主,并且有很多沟通渠道,所以在发动业主参与公益这一块,奥园有做过什么探索吗?

戴远程:我可能没有系统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确实在公益引领方面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虽然我们是地产企业,但是我们一开始做的地产就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企业领导人最早提出复合地产概念,比如说我们的奥园奥林匹克花园,国内最早“地产+体育”产业,现在回过头来,当年我们提出的“运动就在家门口”、“生活就像高尔夫”等口号,在住宅小区里面赋能更多的运动元素,就迎合了我们的品牌理念——构筑健康生活,每年我们都和业主一起来搞业主运动会,推广健康运动生活理念。


通过类似这次的疫情教训,健康是多么的重要。地产企业也确实有条件、资源和业主结合在一块做公益,例如我们的商业地产、健康生活集团,主营业务都跟公益相关。也特别提到了我们的扶贫工作,我们是最早成立的县域综合体集团,在各个贫困县,包括五华、大埔、贵州的毕节、威宁、湖南的浏阳等,我们希望能够跟农户结合在一块,“公司+农户+商场+电商”,然后再发动我们的业主一起来参与公益行动。


你提的问题也很专业,虽然很多时候业主买了房子会嫌物业没做好,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共同体,需要共同来维护。像这次疫情期间,大家对物业还是赞赏有加的,因为物业帮业主做了很多事,组织团购蔬菜、日用品等。我觉得未来既是物业本身应该做的,这里面其实也有很多商机需求。对业主来讲,他需要买菜,物业能帮他买,而且品质又好,然后物业收取一定的费用,我觉得这对大家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同时,现在很多小区里面都有中医馆、医美店、餐厅,这些都是小区生活的必需品。


所以您这个问题,就在于我们怎么去聚焦、结合。我觉得,未来我们无论是做公益还是做业务销售,包括从房地产业务模式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也算是一个正向的、共赢的商业模式。


3

“管理CSR项目,

应当实现公益初心与商业思维的有机结合”


MID:具有企业或者商业背景的人士管理CSR项目,往往会比较强调商业思维,所以您怎么看待“以商业思维运营公益项目”的观点?

戴远程:我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源于商业模式,并与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只有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内在的核心基因,企业CSR项目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具体来说,我认为,管理CSR项目,应当实现公益初心与商业思维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


中国奥园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回馈社会与振兴县域经济结合起来。2017年,中国奥园集团成立全国首家县域综合体集团,积极实施“县域综合体精准扶贫”模式,在广东五华、蕉岭、大埔、博罗、吴川,湖南浏阳、祁东、临澧,江西大余、宁都、龙南、高安、瑞昌,广西浦北、桂平、藤县,安徽砀山,贵州威宁等贫困县、人口大县开发30多座奥园广场县域综合体。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因地制宜,大力推行奥园县域综合体、“公司+农户+商场+电商”、文旅特色小镇、产城融合等奥园精准扶贫模式,将精准扶贫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通过强化扶贫产业支撑,带动贫困区域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


MID:您认为企业CSR部门和公益组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相同点又是什么?

戴远程:相比公益组织更多追求社会价值,企业CSR部门则要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企业CSR部门能够用的资源、工具、渠道比公益组织更多;企业CSR部门依托企业的本职业务,在某些方面的专业能力更强,比如组织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品牌传播能力、房地产建筑及物管等业务上的专业能力等。


7.jpg


MID:奥园的其它公益项目有跟NGO合作吗?还是说自己完成的?

戴远程:我们暂时还没有专职的CSR团队或者部门,我们也需要有专业的NGO组织、专业的公益机构、媒体、执行团队去做,我一直觉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最经济的。


但是,落实和沟通还是有很多困难的,而且并不是说别人不专业。很多人很专业,但是怎么能够适合一个企业、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领域,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都愿意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匹配成功,不是别人不专业,而是不适合。不适合的时候我们就得自己去做,边做边学,再慢慢找到好的、合适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一起把事情做好。 


另外一方面是整个大环境要做好。无论是商业、公益机构,还是主管部门,大环境没有做好或者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再优秀的NGO组织、CSR团队都不能匹配到某一个企业里面。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在跟各类合作伙伴磨合。


MID:您认为一个运作良好的企业CSR部门,它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戴远程:我认为一个运作良好的企业CSR部门,应当有一个管理CSR事务的比较稳定、完善、高效的组织架构;有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机制;有明确且科学的目标和战略;有落地执行的项目,项目务实,有实际效果;有透明的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全面地向外界汇报工作进展;能通过传播带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参与,对某些社会议题形成舆论倡导,助力于营造人人公益的和谐社会氛围。


奥园从企业成立之初便一直在做公益志愿活动,从主席总裁到一线员工,我们的同事都是志愿者。我们也成立了独立的奥园慈善基金会,我们也将从今年起在国内出具独立的、正式的CSR、ESG报告。未来会加大在这方面的专职投入,同时努力做到更好。


4

“品牌工作远不止是公益”


MID:这次疫情奥园做出的贡献,对奥园的品牌美誉度与影响力有大幅度提升,作为品牌官,下一步您会有哪些思考与规划?

戴远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也在通过各自的方式参与并做了更多的工作、贡献。接下来,我们将秉承“高效、诚信、责任、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系统性的品牌行动计划,从综合实力、产品品牌、品牌资产、企业文化、官网官微、雇主品牌、公益品牌等维度全方位塑造“构筑健康生活”的中国奥园品牌理念,助力集团主业发展,力争三年内进入世界500强所相匹配的品牌价值理念。我们希望外界看到的是一个健康阳光、有诚信担当的奥园品牌形象。


品牌工作远不止是公益,公益志愿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从具体公益角度而言,我们将梳理党建扶贫、教育创新发展理念,联手暨南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建,打造“名企+名校”的标杆公益项目活动品牌;擦亮“双十双百”精准扶贫招牌,使其更具品牌化和规模化,成为中国奥园的扶贫标杆项目。我们也会视社会需求和公司力量,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公益工作。


MID:您从媒体转行到企业做品牌,您如何理解企业的品牌管理工作?

戴远程:品牌是有专业的,公益也是有专业的。媒体人转型做品牌公关,仍然属于专业人做专业事的范畴。相比于炒短线立竿见影的舆情管控和品牌传播,媒体人更明白长线品牌塑造的价值。只是媒体人要摆脱指点江山的顾问心态,躬身入局,重心偏向实效品牌管理,发现问题不抱怨,解决问题再提升,行胜于言,将是转型的第一步。


MID:您认为一个好的品牌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戴远程:品牌是有专业的,需要大量的阅读,信息的收集,资源的整合,人脉的积累,以及专业的前瞻性判断。品牌官也要有文化、有审美、有情怀、有梦想。好的品牌官,一些基本功、基本底线要有,比如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对品牌传播的敏锐洞察力、对品牌事件的精准把控力、对资源整合、各板块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我认为品牌官还应当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扛得起责任、办得成事业、禁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


与各位共勉,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我自己也努力做到时常检讨自己的不足,要求团队做事的时候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事后一定要及时复盘反思、检讨提升,这样有助于夯实内功、提升品牌专业价值,也赢得企业内外、社会各界的尊重。


MID:未来奥园在公益这一块,会把品牌的内涵、价值观提炼出来吗?

戴远程:我们有在努力地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的所有公益活动肯定会体现我们企业“高效、诚信、责任、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和“创享美好生活”的使命愿景。我们的品牌理念是“构筑健康生活”。当然我们做公益并不是一定盯着品牌,或者提升品牌;但是公益做得好,一定会对品牌的提升有帮助。


我们也在摸索更好的、正向循环的方式。刚才也提到了,我们其实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包括捐赠、教育、扶贫......但是怎么跟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结合,怎么跟我们的主营业务相关,或者说整合我们企业已有的伙伴、优势资源,我们现在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未来肯定也是会逐步聚焦在符合我们品牌内涵价值观主打的公益方向。


8.jpg


MID:在与企业合作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给NGO的伙伴们?

戴远程:我觉得,第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因为每个企业、个体都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认知,所以一定要先去了解企业。现在有很多合作伙伴来找我,包括做品牌、传播、广告、方案、公益活动方案的,我只能老实回答:“我们确实有很多的需求,我们更希望合作伙伴们能有针对性的、好的合作方案。”你不能给我通稿的、并不契合我们的方案,起码你要研究一下,了解我需要什么,了解我在忙什么,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专业。你得比我更了解,而不是说你做过这样的工作,你认识这个东西就可以了,你也需要提升说服能力和沟通技术。不能因为你是所谓的专家,所有的事都得听你的,发现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没有人配合你,理解你。我虽然身处其中,我的思路也不一定是最准确、最合适的方案,我也需要跟不同的团队、不同部门、不同人、公司文化、老板、同僚磨合。所以我说,找到合适的,真的是有必要的。


我有时候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都发现了问题,还要去解决问题,很多人觉得自己比别人专业,好为人师,但很多时候道理谁都懂,但是你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做成了才是关键。


像我们这次疫情采购捐赠,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发现很多问题,例如采购渠道、打款迅速,不知道采购的是否是前方最亟需的,志愿者是否靠谱,前方接收单位是否配合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大家求同存异,坚定信心,共同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会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一言不合就打退堂鼓。


我相信不仅是跟企业打交道,做事情也是这样的。对企业来讲,很多时候企业不是缺钱,不是大家认为的没预算,更多的还是要说服别人,说服老板,我确实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成。我觉得这尤其需要专业。


结合我自己在媒体、企业的工作实践,包括跟官方的很多公益基金会、公益机构合作,也做过很多评委,我觉得,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国内很多慈善基金会或者公益机构更多的还是靠关系,靠的是“我跟你熟”,所以我把一个项目交给你去做。但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有一个专业的、前瞻性的判断,我觉得这个比关系可能会更长远、更直接。


MID:奥园在社区也会开展公益活动(如筑梦·益+1),在推动社区发展方面,您认为该如何倡导更多的年轻人支持社区公益活动?

戴远程:年轻人是社区公益活动的未来,也是最重要的参与人群之一。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我们认为,应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尽可能地强调创意和潮流感;在参与形式上,除了常见的捐款捐物之外,同步探索更多参与形式,丰富社区公益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社会影响力,让社区公益真正落地并持续下去。我们这次驰援疫区的行动,依靠了很多90年甚至00后的志愿者,通过他们优异的表现,让我们对年轻人参与和主导各领域公益活动充满信心。


 创益100  

每年精选100个创益项目(即能够创造公益效能的项目)进行专访、研究,向公众呈现不同项目背后的探索与思考,并传递给更多有志于创造公益效能的创益人。


9.jpg


Make Ideal Delicious.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