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圆桌派No.2|怎样讲好产业扶贫好故事? 公益圆桌派告诉你“六要六不要”
日期:2018.11.07

10年前,迫于生计,杨树桢一家三口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生活。来自贵州雷山县排卡村的杨树桢,一直辗转在各个城市的工厂,做过鞋子、茶叶。后来,杨树桢回到老家。从小就就跟着妈妈学习绣花,杨树桢选择苗绣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返乡妈妈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在微店和淘宝销售苗绣。

1.png

(靠苗绣创业的杨树桢)

2017年,友成基金会“让妈妈回家”扶贫项目落地雷山,让杨树桢的电商生意有了质的飞越,现在她的工作室已经扩展到10多个人,为很多和她一样想留在孩子身边的妈妈提供了工作。

卓玛,藏人对女子的称呼,有女神、天女、仙女之意。这里有终年的冰川积雪,纯净的天空、湖泊,还有最天然的冰川水,如果你经常去中石化加油站,在易捷便利店里,你可以买到天然纯正的西藏水易捷·卓玛泉。

中国石化充分利用2.6万家易捷便利店的销售网络优势,助推西藏水产业发展,将西藏卓玛泉带出了“世界屋脊”,带入千家万户。截至2017年,“易捷·卓玛泉”累计销售量突破56万吨,1.4亿瓶,向当地缴纳税费1.6亿元。

10月31日,在第二期公益圆桌派上,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静和中国石化发言人吕大鹏分别为现场嘉宾讲述了上述两个产业扶贫故事。


企业发力产业扶贫 

近年来,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深度参与产业和电商扶贫。据统计,以中央企业为主的央企产业扶贫基金等,已撬动超过15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到贫困地区相关特色优势产业。同时,上市公司产业扶贫项目超3000个,投入资金1100亿元。

央企新兴际华集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薛振宇,正在甘肃省定西市挂职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他向现场嘉宾介绍了扶贫一线的故事,当地300多万人口,有十分之一为贫困人口,当地正在通过各种有力举措提升产业扶贫的效果。

国投集团自成立24年以来坚持不懈扶贫,为产业扶贫注入“混合动力”。据国投党群工作部宣传工作处处长孔德亮介绍,国投直接扶贫资金已达26.2亿元,工程扶贫88.8亿元,帮扶120万人,19个县27各村,派驻99名挂职干部。

方正证券汇爱基金会副理事长阿孜古丽表示,在持续多年的扶贫实践中,方正证券逐渐明晰了帮扶思路,形成了“2+3”精准扶贫模式,2代表金融和产业扶贫,3代表教育、公益和消费扶贫。

来自中粮集团、工商银行总行、长江三峡集团、中铁高新工业、京东公益以及中国绿化基金会的嘉宾分享了各自产业扶贫的创新故事。

在研讨环节,现场嘉宾就产业扶贫过程中的挑战进行了充分讨论。MID人人公益联合创始人何雪峰结合案例分享了企业公益的三个层次,分别为:1.0时代——金字塔模型: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强调企业慈善责任;2.0时代——利益相关方模型:强调用CSR来协调企业的利益相关方;3.0时代——可持续发展模型: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创造共享价值,塑造联合影响力。

2.png

 产业扶贫传播“六要六不要

对于企业怎样对外传播好产业扶贫,中国石化发言人吕大鹏先生现场做了精彩分享,他认为,扶贫传播是树立企业形象需要,发挥员工向善需要,更是形成社会氛围的需要,产业扶贫传播需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合乎政策尺度,不要吊高胃口。包括宣传案例要合乎政策,不能吊高胃口;扶贫主体是当地政府,不能喧宾夺主;感谢党和国家,不能单纯感谢企业。

二、要尊重扶贫对象,不要居高临下。尊重扶贫对象人格,不能高高在上。

三、要实事求是报道,不要夸大其词。用数据说话,用案例说话,让受益人说话。

四、要精心策划选题,不要千篇一律。要策划活动,发布白皮书,留下印记。

五、要鲜活生动感人,不要空洞无物。要有人物、有故事、有细节。

六、要做好也要说好,不要沉默寡言。要借力传播,制造明星效应。

3.png

未标题-1.jpg

返回列表
分享: